玉溪市人大
您当前位置: 人大新闻
新平县人大代表普华金:深耕基层治理 情系社区民生
2025-09-26 15:11:46

在基层治理的广阔田野上,他是深耕不辍的“老黄牛”,在街坊邻里的烟火日常中,他是暖心贴心的“普代表”。十五年来,普华金作为扎根社区治理一线的人大代表,始终以脚步丈量民情,以真心纾解民忧,在矛盾纠纷的调解中倾注心血,在服务民生的点滴中默默奉献,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基层人大代表的情怀与担当。

1

创新治理模式,激活社区共建“一池春水”。“社区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活力藏在创新里,合力聚在人心间。”这是普华金常挂在嘴边的话。不满足于传统社区治理的“单向输出”,他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代表牵头、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新路径,让治理从“干部干、群众看”变为“大家议、共同干”。

在大红山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室里,“有事好商量”的标语格外醒目,这里既是普华金牵头打造的“民生议事厅”,也是居民议事协商的“精神家园”。每月固定的“代表接待日”里,普华金总会邀请居民小组长、社区党员、热心居民、矿区后勤负责人等围坐一堂,小到楼道灯更换、垃圾桶摆放,大到文化广场升级、养老服务优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烦心事”聊成“暖心事”,把“问题清单”变成“成果清单”。“以前社区搞改造,我们光等着看结果;现在开展绿化带改造,从选花种到砌花台,都是我们自己说了算!”在普华金的推动下,共建共治共享的种子在代表联络室里生根发芽,并逐渐发展成为社区居民的共识。

化解矛盾纠纷,筑牢社区和谐“一道防线”。“小矛盾就像窗台上的积灰,及时擦了才亮堂,要是搁着不管,迟早遮住阳光。”普华金凭借数十年扎根基层的群众基础和“一碗水端平”的调解智慧,主动扛起社区“首席调解员”的责任,并联合社区干部、网格员、退休老党员、乡贤能人组建“调解工作队”,构建起“代表靠前、多元联动、情理法相融”的矛盾调处闭环机制。

有居民反映楼上装修影响楼下休息,他带着双方到现场测分贝、定时段,讲清“相邻权”的法律规定,更以“远亲不如近邻”劝说;有居民投诉消防通道被杂物占用,他请来物业、业主和消防民警,既摆“安全隐患清单”,又算“应急逃生账”;遇到家庭赡养起分歧,他拉着老人子女围坐拉家常,用“乌鸦反哺”的故事暖人心,拿《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底线。四年间,“老普调解工作室”成功化解装修纠纷、物业矛盾、家庭分歧等各类问题百余起,调解成功率超95%,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居民们都说:“有普代表在,心里就踏实,矛盾再尖也能磨圆。”

用好群众语言,推动社区政策“一线宣讲”。“要把好政策变成‘家常话’,群众才会真明白、愿参与。”普华金深知,人大代表既要做党委政府的“传声筒”,更要做基层群众的“翻译官”,只有把好政策讲清楚、讲明白,才能让惠民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每次参加完人大会议或政策培训,普华金都要把政策带回社区,向群众开展宣讲。医保报销比例调整了,他编段方言顺口溜:“门诊住院能报销,参保缴费别忘掉,大病保险再加码,看病花钱不心慌”;养老服务政策更新了,他带着图文并茂的小册子,坐在老年活动室逐页讲:“居家养老有补贴,日间照料管三餐,智慧手环保平安,政策兜底暖心间”。从社区宣传栏的“政策小贴士”,到居民微信群的“普代表解读”,再到田间地头的“板凳宣讲会”,他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记得住的方式,让医保社保、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政策走进千家万户。

从创新治理模式激活社区活力,到化解矛盾纠纷守护和谐安宁,再到传递政策温情架起连心桥梁,普华金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践行着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他的脚步印在社区的每一条巷道,他的身影留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代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愈发畅通,民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加顺畅,共同谱写出基层善治的崭新篇章。

(新平县戛洒镇人大主席团 李思鸣)

玉溪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
本站点所有内容为 玉溪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及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玉溪网 
 

滇ICP备050047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