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种茶历史悠久,自古便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这里出产的古树茶、普洱茶等绿色生态、品质上乘,却因受困于“三个石头一口锅”的小、散、弱发展模式,导致好茶“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新平县人大常委会紧扣“产业兴旺”核心,立足法定职能,凝聚代表力量,推动新平好茶走出深山,走向市场。
深调研察实情,把脉兴茶之需。为下好茶产业发展的“先手棋”,新平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先后到库独木村刺竹林茶叶基地、峨毛茶厂、腰村茶厂茶园基地等进行实地调研,察看茶树生长态势,详细了解茶园管护、用工需求、茶青价格、春茶下树率、加工设备运行等情况,与茶商、茶农进行深入交流,并从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深挖茶文化内涵、强化品牌培育与推广等方面提出建议。同时,乡镇人大主席团协同发力,组织人大代表“走出去学+沉下去摸”,赴外地考察学习茶叶种植新技术,并深入本土种茶村组,摸清茶叶种植现状、瓶颈与潜力。通过深入调研,平掌乡人大主席团摸清了全乡2万余亩茶园种植现状,梳理出“种植管理粗放、加工设施简陋、销售渠道狭窄”等关键问题,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平掌乡制定《平掌乡茶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涵盖茶园规划、产业链构建、品牌打造等重点内容,细化古茶树保护、人才培养等措施,精心绘就茶产业发展蓝图。
提建议促落实,筑牢兴茶之基。为切实解决茶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新平县人大常委会以代表建议办理为抓手,引导代表围绕茶产业发展提出高质量建议,强化建议办理全流程监督,以建议落实助推产业发展。2025年,平掌乡人大代表围绕茶产业发展提出5条代表建议,并组织人大代表对建议涉及的重点项目进行视察,确保项目按时保质推进、资金安全高效使用。通过代表建议的高效办理,平掌乡实现了茶叶品种改良,茶叶产量和品质显著提升;4座茶叶初制所建成,破解了加工设施简陋的难题;茶旅融合项目落地,推动产业从“单一种植加工”向“三产融合”跨越。
聚代表搭平台,激活兴茶之能。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示范带头作用,新平县人大常委会将推动茶产业发展纳入年度代表活动计划,以乡镇(街道)人大代表工作站、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室为平台,组织代表进站入室持续收集茶农、茶企的发展诉求,鼓励有茶叶种植、加工经验的人大代表对茶农开展技术指导。同时,鼓励人大代表担任新平好茶“代言人”,积极搭建对外宣传销售渠道,强化品牌营销,打响高原土特产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截至今年4月,全县共有生态茶园4.2万亩,产值6000余万元,茶农近3万人,茶叶种植已成为众多山区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下一步,新平县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聚焦茶产业发展,以调研找发力点、以代表聚向心力、以监督做助推器,全力做好茶产业文章,推动富民产业发展,为绘就乡村振兴画卷贡献人大力量。
(新平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