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玉溪市红塔区委关于支持玉溪市红塔区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方式、强化结果运用的意见》要求,区人大常委会为进一步增强监督刚性、提高监督实效,在生态环境、城市建设、道路交通等领域监督工作中积极探索实践“四个转变”,力争让监督视线无死角、监督力量贯穿始终、监督成果落地有声。
一是拓宽监督面,由计划监督向实时监督转变。2023年初,区人大常委会就环保、道路建设等方面工作确定了环境保护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市政道路和4个高速公路下穿通道项目建设情况等监督事项,经过调研、视察,针对发现的局部水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土地盘活与项目落地难等问题,及时完善思路,实时拓展监督面,新增西河水库治理保护工作、黑臭水体治理、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等监督内容,由围绕重点计划性监督,向紧盯问题整改实时性监督转变,不断提升监督时效性。
二是延长监督链,由工作监督向落实审议意见监督转变。审议意见是否落实,直接关系到监督的实效性。区人大常委会加大审议的“后半篇文章”工作力度,对审议意见中提出的关键问题和重点建议进行跟踪再监督。2023年,围绕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轮问题整改情况等多个审议意见,持续跟踪监督黑臭水体整治、万达商业广场油烟和噪音污染投诉办理、玉溪大河水质改善等落实情况,监督重心由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向督促办理转变,确保审议意见落到实处,切实助推工作开展。
三是突出监督重点,由面上监督向重点个案监督转变。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激发代表作用,更加注重实地调研和收集代表建议,在重点工作领域掌握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重点个案监督。2023年,对晋红高速公路历史遗留问题、污水管网一张图等工作进行重点个案监督检查,提出工作建议,由一般监督向个案监督转变,精准把握症结痛点,助力工作推进,直接、有效回应民生关切和社会舆论焦点。
四是织密监督网,由独立监督向联动监督转变。区人大常委会坚持联合其他监督力量,根据监督内容,积极邀请市人大环资委、区检察院、区委城乡建设委等部门,对环境保护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黑臭水体、物业管理现状等工作开展联合监督,监督方式由“各自为战”向联动监督转变,既在整合监督力量中增强监督刚性,也在协同配合中提高监督质效,同时也防止同类问题多部门、多频次监督增加基层负担。
下一步,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化“四个转变”,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提升监督实效,助力工作开展,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率先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红塔区人大环资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