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通海县河西镇戴文村,农田管网齐全,喷滴灌等高效节水设施完善,农户实现刷卡用水,雨季结束后农业用水不足的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
谈及农田灌溉用水的变化,现任通海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河西镇戴文村村委委员戴江说道:“以前用水困难,现在不愁用水,围绕初期雨水、农田尾水等截留实现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我们村探索实践出一条以水养水、节约减排、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农业用水可持续良性发展路径,老百姓不再为农业用水发愁,彻底结束了用水愁的历史。”
戴江所在的河西镇戴文村地处县城西部,全村辖6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共有846户2286人,耕地1679.53亩。长期以来,全村农灌水源主要靠甸苴坝水库给水、沙沟咀灌溉片区给水,均属最末端。受近年干旱形势严峻影响,自有库塘库容较小且因旱蓄水不足,农业生产用水匮乏,部分耕地因缺水冬春季节无法耕种,严重影响村民收入。为彻底解决这一现状,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戴文村党总支带领村组干部反复研究,不断探索实践解决水从哪里来的问题,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75万元,在戴文茨坝新建提水泵站1座、输水管网2.4千米,将红旗河上游的初期雨水拦截后,通过已建好的茨坝提水泵站抽提至戴文库容11万方的河门口水库调蓄灌溉,同时通过已建有的连通管道将水从河门口水库引至库容3万方的金鸡沟坝塘囤蓄灌溉。今年7月16日,茨坝提水泵站通水运行,最大提水量达到11520方/日,目前已由红旗河抽提初期雨水近20万方,有效补给河门口水库和金鸡沟坝塘蓄水。目前已建成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45亩,全部实行管网供水,实现智能水表刷卡用水,实行“一户一卡+先充值后用水+计量收费”的微利经营方式,水价暂执行1元/立方米,全村实现水费纯收入11万元,在有效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变以往“有水时大水漫灌、无水时抗旱放荒”的用水方式,每亩年均用水由以往的800立方米减至400立方米,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化肥施用量大大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减轻,实现了群众“省力、省水、省肥”的期盼,真正做到节水减排,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谈及下步打算,戴江表示村集体也有考虑,已争取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项目建设资金240万元,并启动二期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覆盖面积797亩,受益群众2200余人,项目建成后将推行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全面推广智能水表刷卡用水模式,实行阶梯水价,成立村级管水组织,实现专人负责供水调度、水费统计登记、库塘管网维修养护,水费收入纳入“三资中心”进行管理,水费收支情况每季度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如今,戴文村智能高效节水灌溉示范试点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农业生产降本增效减排,已成为助力杞麓湖保护的“戴文经验”,为全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样板。
(通海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左平)
|